<noscript id="a4yac"><kbd id="a4yac"></kbd></noscript>
  • <noscript id="a4yac"><kbd id="a4yac"></kbd></noscript>
  • <td id="a4yac"></td> <td id="a4yac"><rt id="a4yac"></rt></td>
  • <li id="a4yac"></li>
  • <td id="a4yac"><u id="a4yac"></u></td>

    曝光所謂的“械字號牙膏”是怎么來的?

    2020-12-04 20:36:49 青眼

    械字號牙膏”是怎么來的?

    既然械字號備案新規從源頭遏制了部分企業以“械字號”充當化妝品的念頭,那么這些“械字號牙膏”又是怎么來的呢?

    在上海叫停械字號、械字號新規則出臺(詳見《迎最嚴監管,“械字號”有了新規則!》)后,“械字號”再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

    但青眼調查發現,除了“械字號面膜”“械字號護膚品”,如今市場上甚至還出現了大量“械字號牙膏”。既然械字號備案新規從源頭遏制了部分企業以“械字號”充當化妝品的念頭,那么這些“械字號牙膏”又是怎么來的呢?

    “械字號牙膏”冒頭,身價翻倍

    前段時間,央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關注到“殺幽牙膏”這一網紅產品,并展開調查。報道中介紹,幽門螺旋桿菌能夠在強酸性的胃液中存活,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可以從人體胃部被分離培養出來的微生物,但尚無任何實驗在口腔中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另外,浙江大學明州醫院消化科主任林琪也表示,相當一部分感染者僅胃里有菌,口中無菌,“殺幽牙膏”并無用武之地。

    廣州旭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截自央視網

    從央視的報道中可知,用牙膏來消除口腔中根本不存在的幽門螺旋桿菌,可謂是無稽之談,且牙膏宣稱含有某種療效也涉嫌虛假宣傳。但青眼發現,目前電商平臺上,殺幽牙膏仍屢見不鮮,且主要是一些醫療器械和保健用品的店鋪在售,同時部分醫療器械產品也以牙膏自居,“械字號牙膏”“醫用牙膏”也開始冒頭。

    廣州旭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截自天貓(12月2日18時截圖)

    例如天貓上別敏醫療器械旗艦店所售的一款名為“幽婷醫用幽門螺旋桿菌HP牙膏”的產品,實際為醫用冷敷凝膠,屬于醫療器械。該產品在詳情頁也提醒,“牙膏列入化妝品管理,不得明示或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妝字號牙膏夸大宣傳抗幽(幽門螺桿菌)功效涉嫌違法”。但有意思的是,該產品在標題介紹中又寫明是牙膏,客服也向青眼介紹說是“醫用牙膏”,可謂自相矛盾。

    廣州旭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客服截圖

    對此,其在免責申明中解釋:產品標題詞匯是應平臺搜索功能特性,故為方便消費者的購物搜索,標題關鍵詞僅用于搜索功能不涉及廣告宣傳和功效描述。但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剛告訴青眼,如果涉及違法行為或者損害他人合法權益,這種單方聲明可能是無效的。

    廣州旭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廣州旭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截自別敏醫療器械旗艦店(11月24日9時截圖)

    今日,當青眼再度登陸別敏醫療器械旗艦店時發現,“幽婷醫用幽門螺旋桿菌HP牙膏”這一商品已下架。該店在致歉聲明中解釋是因為工廠生產量大,產品供不應求,所以決定暫時下架。同時天貓平臺上“幽婷牙膏”也幾乎銷聲匿跡。

    廣州旭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截自別敏醫療器械旗艦店(12月3日17時截圖)

    不光幽婷將醫療器械宣傳為牙膏,還有諸多冷敷凝膠、牙齒脫敏劑等醫療器械產品也打著“械字號牙膏”“醫用牙膏”旗號,并表示可日常使用,代替普通牙膏。一旦搭上“械字號”“醫用級”,這些產品身價也是水漲船高,例如“幽婷醫用幽門螺旋桿菌HP牙膏”120g售價58元、“朗真牙齒脫敏糊劑醫用牙膏”一支65g的要價139元,而一支普通牙膏通常只要十幾元。

    廣州旭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截自天貓

    “械字號牙膏”怎么來的?

    國家藥監局在今年初已明確表態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然而從“械字號面膜”“械字號護膚品”到“械字號牙膏”,械字號顯然已是無孔不入。那么,“械字號牙膏”又是怎么來的?

    和彼時“械字號面膜”宣稱比普通面膜標準高、功效強、更安全的套路一樣,所謂的“械字號牙膏”同樣是抓住了消費者對于安全和功效的需求,以及特定人群對于擺脫口腔問題的迫切渴望。

    青眼注意到,市面上的“械字號牙膏”所宣稱的功效多為抗幽門螺桿菌,或者針對牙齒敏感、牙周炎、牙齦炎等口腔問題。據了解,我國各個地區幽門螺桿菌平均感染力為59%,但人們對于幽門螺桿菌認識不足,而牙齒敏感等也是容易高發的口腔問題,這才讓“殺幽牙膏”“械字號牙膏”有機可乘。

    當然,與“械字號面膜”又有所不同的是,“械字號牙膏”的出現也與牙膏長期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息息相關。據了解,《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關于化妝品定義中,并不包含作用于牙齒及口腔黏膜牙膏產品,也就是說牙膏未納入化妝品進行管理;隨后2007年,原質檢總局發布《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將用于牙齒的產品納入化妝品,但2013年政府機構改革后,牙膏產品仍與化妝品無緣。

    眾所周知,我國明確規定化妝品不得明示或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但牙膏產品的身份久久沒有得到正名,這就導致“消炎鎮痛、止血”的功效牙膏比比皆是,與藥品、醫療器械界限模糊的宣稱也隨處可見,“械字號牙膏”“醫用牙膏”由此在電商平臺上肆虐。

    新規將至,牙膏迎嚴監管

    不過,《牙膏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的出爐,并且上海率先打響嚴管一類醫療器械備案的第一槍。伴隨著靴子落地,牙膏功效宣稱不明、虛假宣傳,以及“械字號牙膏”橫行的亂象都將逐漸消失。

    一方面,意見稿規定除基礎清潔類型外,其他功效牙膏應當按照規定要求開展功效評價。也只有在完成產品功效評價后,才能辦理備案,繼而上市銷售。也就意味著,牙膏企業“自說自話”的時代將被終結,在規定范圍內的任何功效宣稱都必須有理有據。

    另一方面,意見稿明確指出牙膏的功效宣稱用語不得超過功效分類目錄確定的允許宣稱范圍,也不得在產品標簽上明示或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內容。若產品命名或標簽宣稱違法,將視企業情節嚴重程度,被處以罰款和禁止其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在嚴苛的規范與處罰下,以宣稱“消炎鎮痛、止血”,與藥品混淆的牙膏產品將會被戴上緊箍咒。

    如今,既然牙膏按化妝品進行管理,也就是說并不存在所謂“械字號牙膏”,那么按照國家對醫療器械和廣告法的有關規定,相關企業及其產品的違規宣傳行為也將會面臨一波監管和處罰。

    用某牙膏行業人士在接受青眼采訪時的表態總結來說,只有規范,才有標準。也只有消費者的體驗得到保障,才能建立用戶信賴,才有品牌的未來。

    如此,牙膏與化妝品行業才有未來。


    首頁
    產品
    新聞
    聯系
    露露